印尼總統蘇西洛實現他的承諾,廢除1967年6號通告。(印尼《星洲日報》)印尼取消“支那”稱呼,華裔部長馮惠蘭稱總統經過慎重考慮作出決定。(印尼《星洲日報》)
  中新網4月29日電 題:多國為史上歧視華裔“正名” 華人政治覺醒是關鍵
  作者 於小喆
  日前,印度尼西亞總統蘇西洛簽署2014年第12號總統決定書,正式廢除1967年第6號通告,把“支那”(cina)改稱“中華”。標志著這一存在40多年、對中國和華人的歧視稱呼一去不復還。曾幾何時,由於政治、歷史等因素而導致海外華人在很多國家或地區“不受待見”,政治迫害、種族壓迫,讓華人在當地備受欺凌,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威脅,甚至釀成諸多臭名昭著的“排華”、“反華”事件。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華人所居住在國的積極參政與融入,社會地位不斷提升,包括印尼在內的不少國家順應歷史潮流,積極推動本國立法或政府機構調整國家政策,維護多民族、多種族、多元化共存的文化理念,承認華人在本國曆史發展中的貢獻,紛紛為華人“正名”。但是,也有國家無視歧視華人歷史的存在,欠華裔先輩們一個“交代”。
  印尼政府為華人“正名” 民族團結邁出新步伐
  印尼總統蘇西洛日前簽署2014年第12號總統決定書,正式廢除1967年第6號通告,把“支那”改稱“中華”。眾多華裔人士表示,這是印尼在民族團結之路上邁出的新的一步,是印度尼西亞政府和人民對中國友好情誼的體現,印尼2000萬華人對此表示歡迎。
  據瞭解,1967年第6號通告是印尼前總統蘇哈多時代的產物。通告將中國和中國人、華人的稱呼全部改為cina(支那),包含對華人的侮辱含義。當局還禁止華人使用中文名字、過中國節日,華文刊物遭關閉。32年的“反華政策”導致印尼“反華事件”不時發生。
  1998年5月12日到15日的印尼特大排華動亂,造成數千建築被搶奪一空甚至燒毀,不少華人被殺害。當時一群有志之士為了爭取印尼華人的社會和法律地位,創立印華百家姓協會,隨後許多華人社會團體紛紛成立,共同希望政府能取消對華人的歧視。經過多年努力,國會終於通過2006年第12號國籍法令和2008年第40號反歧視法令。
  1999年印尼改革開放,對華態度進一步轉向。從2006年印尼第12號國籍法令允許華人申請護照不出示國籍證明書,到瓦希德總統取消華語禁令,再到梅加瓦蒂總統制定華人新年為國定假日,華人在印尼的境遇持續改善。
  對於此次印尼廢除“支那”稱呼,現任總統蘇西洛在決定書中提到,“支那”一詞使華裔公民在社交上受到歧視性影響。使用“支那”術語也被認為違背憲法精神,因為印尼民族創始人在1945年憲法第26條中已選擇使用“中華”術語。這些歷史因素成為蘇西洛總統廢除第6號通告的思想基礎。
  媒體指出,“正名”對於2000萬印尼華人來說可謂是揚眉吐氣的大事,也是印尼民主政治進步的重要體現,但印尼距離實現真正的民族平等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首先,用了近50年的“Cina”一詞已經在印尼社會根深蒂固,改變這個用語習慣將是個漫長的過程;其次,總統令並不具有嚴格的法律追責效力,因此“正名”能否真正“令行禁止”,特別是針對媒體和教育部門的監督是否切實有效,還有待觀察;第三,數十年來排華思潮和意識形態對立的存在,使印尼國內的保守勢力依然強大。改變稱謂很容易,但要消除印尼社會的歧視思維,還需印尼華人和其他族群共同努力。1
  渥太華當地時間六月二十二日下午三時許,加拿大聯邦政府總理哈珀在議會上發表聲明,就“人頭稅”問題向全加華人正式道歉。圖為哈珀簽署平反文件的情景。“人頭稅”問題是加拿大排華史中的代表性事件。早期赴加的華人為修築連貫加拿大東西的太平洋鐵路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從那時起至1923年,中國移民被強迫交付所謂的“人頭稅”,開始是50加元,後來增至500加元。今天的加拿大政府就此問題道歉,對華人來講具有較強的象徵意義。2012年6月18日美國眾議院全票通過一項《排華法案》道歉案,就1882年美國國會制定的這項歧視華人的法案向全體美國華人表示歉意。左2為美國華人全國委員會主席薛海培。(中新社/吳慶才攝)
  美、加等國就歧視政策道歉 華人政治覺醒是關鍵
  除印尼外,部分曾經帶給華人屈辱的國家也選擇直面歷史,就過去的不光彩行為向受害華人道歉。2012年6月18日,美國眾議院就《排華法案》道歉案進行口頭表決獲全票通過,加上2011年10月參議院同樣全票通過,就此美國正式以立法形式向曾經排斥歧視華人的做法道歉。
  在美國國會通過《排華法案》道歉案中發揮主要作用的美國華人全國委員會主席薛海培表示,這是美國曆史上華人最團結的一次,參與推動“道歉案”的華人團體達165個之多。他說,一開始他隱約擔憂華人參政熱情不高、不團結,然而僅僅幾個月後這一顧慮就打消,因為請願書很快得到了100多個華人團體的積極響應。
  薛海培說,美國會對華裔道歉的一個重要背景,是華裔群體實力增強。如今美國華裔總數已達400萬,無論質還是量都已崛起,讓政客不容忽視。法案的通過也是全體華裔共同努力爭取的結果,表明華裔參與政治和公共事務的積極性提高。他說,美國曆史上華人從未像這次一樣成功推動維護自身權益的法案,這一道歉法案的通過是美國華人政治覺醒的勝利,為今後華人積極參政提供了一個行動範本和模式。
  另外,2005年11月26日,時任加拿大總理馬丁在全加華人代表大會上表示,當年針對華人的“人頭稅”和《排華法案》是加國曆史上灰暗的一頁。加拿大政府決定撥款250萬元用於支持華人社區“表彰、紀念和教育項目”。2006年6月22日,剛上任不久的總理哈珀再進一步,就帶有種族歧視色彩的“人頭稅”政策向全加華人正式道歉,並宣佈將向受害者進行象徵性補償。
  而在大洋彼岸的新西蘭,時任總理的海倫•克拉克在2002年2月13日首次為新西蘭華人舉行的新春招待會上,為政府曾經對華人推行的歧視性政策道歉。克拉克說,從19世紀一直到20世紀上葉,新西蘭政府對要求移居新西蘭的華人推行了一系列歧視性政策,包括通過向他們征收人頭稅等措施來限制他們入境。我們認為,當時新西蘭政府的做法是不能接受的。本屆新西蘭政府認識到,應該對中國移民採取和解的態度。
  對華人歧視政策仍有國家欠一個“交代”
  然而,在澳大利亞,華裔移民們已經忍受了有政府支持的歧視政策長達一個世紀的時間。現在,澳籍中國人正要求一個官方的道歉。
  據悉,19世紀中葉,新發現的金礦吸引了大批中國移民。然而1901年的移民限製法案,即所謂的“白澳法案”阻止了包括華人在內的少數族裔移民。儘管1974年該國頒佈了《澳大利亞公民法》,宣告“白澳政策”的終結,但與美、加等國相比,對華人仍缺一個官方層面的正式道歉。93歲的Arthur Chang說,一個正式的道歉將會撫平他的心靈。
  然而,事情並沒那麼簡單。特別是近些年,種族歧視在部分國家和地區有所抬頭,澳大利亞也不能獨善其身。近日,澳聯邦政府公開討論擬修改《反種族歧視法》,引起國內外廣泛關註。擬修改的條款包括第18C條(公開“冒犯、侮辱、羞辱及恐嚇”個人或一些人的行為屬於非法),修改此法案將取消這些制約。
  這一動議在文明進步的今天令人驚訝,理所當然遭到華人、越南、穆斯林、猶太等民族社區的強烈反對。廣大族群的共識只有一個,就是呼籲聯邦政府莫開歷史的倒車。對於澳洲政府下一步的舉動,華人還要拭目以待。(完)  (原標題:多國為史上歧視華裔“正名” 華人政治覺醒是關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hvtal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