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11月11日訊(記者 周歷)“今年商河縣糧食高產創建攻關田打破我市歷史最高糧食產量紀錄,小麥、玉米雙季畝產近2噸,畝效益1600餘元。這說明瞭,遵循科學的種植規律,運用先進種植技術,種糧也能獲得高收益。”市農業局局長李季孝說。今年,我市把小麥、玉米雙季高產作為一個系統工程,按照小麥、玉米的產量指標,統籌安排肥水管理及病蟲草害綜合防治,強化關鍵技術措施落實,高產創建工作成效顯著。
  “專家組按照《全省糧油高產創建測產驗收辦法(試行)》要求,通過實地查看田間長勢、地塊丈量、機械收穫、取樣人工脫粒、測定水分及出籽率等程序環節,實收2.59畝,玉米果穗鮮重4863.5公斤,測定籽粒水分含量33.6%、出籽率79.94%,按照14%標準水分含量折算,平均畝產1158.97公斤,創我市玉米單產歷史最高紀錄。”市農業局種植業管理處副處長陳黎明說。結合今年6月10日省農業廳專家組對同一地塊的小麥實打驗收產量802.5公斤,該攻關田小麥、玉米雙季合計單產1961.47公斤,畝收糧食近2噸。
  “小麥高產田豐收的關鍵是狠抓秸稈還田質量及整地質量,搞好規範化寬幅精播。”陳黎明說,項目區全部實行玉米秸稈還田,在玉米機械收穫秸稈還田的基礎上,用秸稈還田機粉碎一遍秸稈,然後進行深鬆土壤。同時,在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基礎上,按照產量目標及土壤養分測定數據,合理確定化肥施用量及分期施肥比例。針對今年小麥返青早、拔節早、春季群體適中的特點,春季追肥、澆水時間較往年提前了7天。在病蟲害綜合防治方面,在搞好大田追肥的同時,進行田間噴藥或單獨噴施葉面肥。據介紹,在玉米播種後及時澆灌蒙頭水,提高出苗整齊度。玉米收穫前10-15天澆水造墒,既為玉米籽粒灌漿提供水分供應,增加粒重提高單產,同時為小麥足墒播種打下基礎,縮短秋收秋種時間,節約了農時,減少了光照、積溫的消耗,為小麥、玉米雙季高產創造條件。
  “在關鍵農時的把握上,高產田比普通農田更為嚴格,普通農田管理普遍粗放,小麥澆水普通農田最多3次,高產田達到4次;玉米普通農田通常只澆2次,高產田澆4次;病蟲草害防治工作高產田達到8次,普通農田最多3次。同時,高產田更註重農業長效發展,使用有機肥,對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及地力很有好處,能避免土壤越來越板結。”陳黎明說。
  投入收益對比圖
  高產攻關田
  種子:110元 肥料:1630元農藥:110元 農事操作:1020元
  費用合計:2870元
  小麥、玉米兩季產量:1961.47公斤畝收入:4511.22元(2.3元/公斤)
  畝效益:1641.22元
  普通農田
  種子:140元 肥料:480元農藥:45元 農事操作:655元
  費用合計:1320元
  小麥玉米兩季產量:1113.5公斤畝收入:2561.05元(2.3元/公斤)
  畝效益:1241.05元  (原標題:小麥玉米雙季畝產1961公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hvtal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